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紀念學術論壇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暨佛陀紀念館十周年新書發布會
2023-05-27
「星雲大師紀念學術論壇─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暨佛陀紀念館十周年新書發布會」,5月27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國際會議廳重磅登場,一連舉行兩天。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後,首場在佛館舉行的國際學術交流會。以三本新書:《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圖志》、《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史志》、《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圖錄的內容,舉行4場學術論壇。廣邀6國家地區、21位海內外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共同探討。「佛陀紀念館十年有成,實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弘法五十年的能量累積」。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說。
如常法師是論壇的總策展人,說明佛館是星雲大師所建,開館已13年,因為疫情,論壇延期舉行。佛教現代化的第一人─星雲大師賦予佛館五大使命:「四十八個地宮、生命教育、兩岸交流、佛教藝術、公共服務」。也就是要實行「三好、四給」和「以人為本」。開館以來,已有9500萬人次來訪。以影片簡述佛館這十年來的努力與成績,又對本次發表的新書做簡要說明,並期許佛館在現代化的同時,能更具有包容性、親近性,促進多樣性、永續性。透過娛樂、教育、反思,讓參觀者感受到和諧、平安與幸福。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說明星雲大師80多歲蓋佛館,先期設計圖就有一百多張,開始建設時,大師每天都來工地查看好幾次。佛館落成後,努力促成學術、文化、藝術等的交流,並且讓來館參觀者感到歡喜。心保和尚感謝蘭卡斯特教授的協助,才能成就海上絲路的藝術特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感佩佛館社教功能的運作,認為佛陀紀念館的建設,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
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說明蘭卡斯特教授是星雲大師的真摯好友,特地遠道而來。又分享當年佛館地主想把地賣給佛光山,但價格昂貴,佛光山買不起,是許多功德主發心才買下來的。又分享兩個小故事,說明星雲大師把佛陀本懷落實在佛館,佛館的環境讓人安心自在,海內外人士都歡喜前來。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認為佛館格局宏偉,設施友善,科技管理,重視環保,淨化人心,不只是紀念館,還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園區,是不說而說的佈道者。而這場論壇,對佛館未來的永續發展,具有啟發作用。
美國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第一次來到佛陀紀念館,能在這裡認識這許多學者學家,感到非常高興。但覺得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還有許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地方。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暨佛教海線絲綢之路學術策展人蘭卡斯特教授,為論壇作主題演講:「佛教傳播之旅:從新視角探索熟知的史實」。
高齡92歲蘭卡斯特教授遠從美國前來。他回顧剛退休時,買了一千片的拼圖打算以此來度過退休歲月,卻沒想到25年過去,拼圖還沒拼成,卻來到佛館和大家歡聚一堂。
從事佛教領域研究時,他發現很少人重視海上活動。甚至有人跟他說,中國佛教重心在北方。但他考量禪宗達摩祖師、觀音信仰的形成、流傳東亞密教的起源等問題,發現如果不從海上探討,對中國佛教的理解就無法連貫。他還被告知印度南部沒有佛教,因為阿育王沒到過印度南部。這時他看到有學者研究印度南部的佛教遺址,在海岸及河流旁分布特別多,證實當地的佛教曾經繁榮發展。他又在香港看到360度環繞的虛擬洞窟,有如身歷其境,但這需要大量經費、特殊的機器及攝影團隊,還要找到願意展出的博物館,要有人能操作。
「海線絲綢之路」的展出是一場漫長的旅程,在星雲大師全力促成下終於完成。卻沒想到又出意外,就是疫情,限制了參觀人數,不料在佛館展出後,已吸引200萬人次前來。蘭卡斯特教授還有第二期的計畫,打算拍攝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佛教。
蘭卡斯特教授感謝大師建設佛館以及對布展的鼓勵,對於自己90多歲的研究能得到大力支持,讓想像成真,至今仍感到難以置信。
開幕現場嘉賓雲集,博物館界、文化界、教育界等領域的百餘位學者專家,以及佛光山功德主及與佛光人等,共同來到現場,見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在佛陀紀念館十年來的努力與成就。
如常法師是論壇的總策展人,說明佛館是星雲大師所建,開館已13年,因為疫情,論壇延期舉行。佛教現代化的第一人─星雲大師賦予佛館五大使命:「四十八個地宮、生命教育、兩岸交流、佛教藝術、公共服務」。也就是要實行「三好、四給」和「以人為本」。開館以來,已有9500萬人次來訪。以影片簡述佛館這十年來的努力與成績,又對本次發表的新書做簡要說明,並期許佛館在現代化的同時,能更具有包容性、親近性,促進多樣性、永續性。透過娛樂、教育、反思,讓參觀者感受到和諧、平安與幸福。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說明星雲大師80多歲蓋佛館,先期設計圖就有一百多張,開始建設時,大師每天都來工地查看好幾次。佛館落成後,努力促成學術、文化、藝術等的交流,並且讓來館參觀者感到歡喜。心保和尚感謝蘭卡斯特教授的協助,才能成就海上絲路的藝術特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感佩佛館社教功能的運作,認為佛陀紀念館的建設,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
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說明蘭卡斯特教授是星雲大師的真摯好友,特地遠道而來。又分享當年佛館地主想把地賣給佛光山,但價格昂貴,佛光山買不起,是許多功德主發心才買下來的。又分享兩個小故事,說明星雲大師把佛陀本懷落實在佛館,佛館的環境讓人安心自在,海內外人士都歡喜前來。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認為佛館格局宏偉,設施友善,科技管理,重視環保,淨化人心,不只是紀念館,還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園區,是不說而說的佈道者。而這場論壇,對佛館未來的永續發展,具有啟發作用。
美國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第一次來到佛陀紀念館,能在這裡認識這許多學者學家,感到非常高興。但覺得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還有許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地方。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暨佛教海線絲綢之路學術策展人蘭卡斯特教授,為論壇作主題演講:「佛教傳播之旅:從新視角探索熟知的史實」。
高齡92歲蘭卡斯特教授遠從美國前來。他回顧剛退休時,買了一千片的拼圖打算以此來度過退休歲月,卻沒想到25年過去,拼圖還沒拼成,卻來到佛館和大家歡聚一堂。
從事佛教領域研究時,他發現很少人重視海上活動。甚至有人跟他說,中國佛教重心在北方。但他考量禪宗達摩祖師、觀音信仰的形成、流傳東亞密教的起源等問題,發現如果不從海上探討,對中國佛教的理解就無法連貫。他還被告知印度南部沒有佛教,因為阿育王沒到過印度南部。這時他看到有學者研究印度南部的佛教遺址,在海岸及河流旁分布特別多,證實當地的佛教曾經繁榮發展。他又在香港看到360度環繞的虛擬洞窟,有如身歷其境,但這需要大量經費、特殊的機器及攝影團隊,還要找到願意展出的博物館,要有人能操作。
「海線絲綢之路」的展出是一場漫長的旅程,在星雲大師全力促成下終於完成。卻沒想到又出意外,就是疫情,限制了參觀人數,不料在佛館展出後,已吸引200萬人次前來。蘭卡斯特教授還有第二期的計畫,打算拍攝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佛教。
蘭卡斯特教授感謝大師建設佛館以及對布展的鼓勵,對於自己90多歲的研究能得到大力支持,讓想像成真,至今仍感到難以置信。
開幕現場嘉賓雲集,博物館界、文化界、教育界等領域的百餘位學者專家,以及佛光山功德主及與佛光人等,共同來到現場,見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在佛陀紀念館十年來的努力與成就。
最新消息
普中菁英盃越級挑戰高中組 展現初生之犢氣魄
2025-08-16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澡雪洗心」展 陳漫之藝術創作分享會
2025-08-16新營講堂 災後溫馨送關懷
2025-08-16佛光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入學說明會登場 新生與家長齊聚校園
2025-08-16領袖的起點 從三好四給打造優秀學長
2025-08-16跨國青年走讀旗美九區 體驗公益與文化交融
2025-08-16東禪寺花燈製作研習營 馬來亞大學領會文化內涵
2025-08-16佛光法水寺學員來台參學 開啟心靈之旅
2025-08-162025年非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考出智慧與信念
2025-08-16東禪行佛分會孝道月修持 抄經靜心報父母恩
2025-08-16
相
關
消
息